常言道不到黄泉不相见,有什么典故呢?
中国春秋时代郑国君主郑庄公,名叫寤生,是由于寤生出生时脚先出来造成难产,郑母姜夫人在梦中生下寤生,姜夫人为此受到惊吓,所以很不喜欢寤生,只疼爱次子叔段。
叔段仗着母亲的宠爱,恃宠而骄。他还与母亲密谋准备袭击郑国都城,企图夺权废掉庄公。虽然庄公早已知晓弟弟的密谋,还是按兵不动。
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22年),叔段预谋袭击郑都,并由母亲姜夫人做内应。郑庄公发觉后,命公子吕率军平乱,叔段兵败后逃亡到共国。
郑庄公发现母亲和弟弟叔段的密谋书信,对母亲的做法十分气愤,于是命令官员将母亲从宫中迁置到颍地。庄公还发下毒誓:不到黄泉,绝不与母亲相见。
郑庄公回到国都后,因多日不见母亲,心里很想念母亲;但因发下毒誓,不能违背誓言与母亲相见,郑庄公内心后悔不已。
颍谷有个人名叫颍考叔,他得知此事后,去拜见庄公献上一计:让郑庄公命人挖一条很深的隧道,隧道的深度足以掘出地下的黄色泉水。
这样做既能兑现誓约,又能尽孝养之心。庄公听后非常高兴,即刻命人挖掘隧道,一直挖到涌出泉水为止。庄公和母亲就在隧道中相见了。
庄公进入隧道,在隧道中见到母亲,真是令人高兴,就这样,庄公与母亲和好如初。
扩展资料:
郑庄公是春秋时郑国国君,他是郑武公之子,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郑国第三任国君,公元前743年―公元前701年在位。
前743年郑庄公即位,在平定共叔段之乱巩固了政权之后,与齐鲁结盟假命伐宋,由于郑国势大,周天子企图分解郑庄公权利造成郑庄公不满,而后发生周郑交恶。
后繻葛之战中郑国击败周、虢、卫、蔡、陈联军,前719年又击败宋、陈、蔡、卫、鲁等国联军,使得郑国空前强盛,就连当时的大国齐国也跟着郑国东征西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泉见母
出处是《左传》:郑庄公的父亲是郑武公,娶姜氏为妻,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寤生,二儿子叫段。因为段长得一表人才,姜氏便偏爱他,希望郑武公立段为太子,可是为能如愿,姜氏一直坏恨在心。等武公去世后,寤生继承王位,号郑庄公。姜氏多次向庄公提出无理要求,庄公碍于母亲情面,都满足了她。但是姜氏毫不知足,居然煽动次子段篡位。但后来被庄公识破,段自刎而死,庄公大怒之下把母亲从京城赶到颖地,还发誓说:不到黄泉不相见。可是他事后非常后悔,毕竟姜氏是他的生母。 当时颖地的官员叫颖考叔,为人正直无私,一向有孝顺爱友的美誉。他见庄公把母亲安置这里,便对人说:母亲虽然不象母亲,但儿子却不能不象儿子。于是抓了几只小鸟来见庄公。庄公问:这是什么鸟?颖考叔说:这种鸟叫号鸟,最不孝道,母亲把它养大,但他长大后反过来却啄食母亲,所以抓来准备吃掉它。庄公听后哑然无语。 时值膳房送来一只蒸羊,庄公割下一条羊腿给考叔,考叔却将羊肉撕下放于袖中。庄公不解。考叔说:我家母亲因家中贫困,从不曾吃过如此美味,我要拿回家给母亲食用。庄公不觉凄然。考叔知道已经说动了庄公,却因为有“不到黄泉不相见”的誓言所阻,于是献计,挖掘地下,直到泉水涌出时,建一地下室,然后把母亲接来居住。最后终于使庄公母子团聚。 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春秋前期,朝歌(今淇县城)为卫国都。 石碏,春秋时卫国大夫。卫庄公有三个子,大姬完、次姬晋、三州吁。州吁最受庄公宠爱,养成残忍暴戾的性格,无恶不作,成为朝歌大害。 当时,老臣石碏,为人耿直,体恤百姓疾苦。他几次劝庄公管教约束州吁,但庄公不听,州吁作恶日甚。 石碏子石厚,常与州呈并车出猎,为非作歹。石碏大怒,用鞭子抽打他五十下,锁入房内。石厚越窗逃出,住州吁府内。不回家,仍天天跟着州吁胡作非为,祸害百姓。 庄公死后,姬完继位,称卫桓公,石碏见他生性懦弱无为,告老还乡,不参朝政。此时,州吁更加横行霸道。公元前719年,州吁听计石厚,害桓公夺位。州吁、石厚为制服国人,立威邻国,就贿赂鲁、陈、蔡、宋待国,大征青壮年去打郑国,弄得劳民伤财。当时,朝歌有民谣云:“一雄毙,一雄尖,歌舞变刀兵,何时见太平?”州吁见百姓不拥戴自己,甚忧。石厚又让州吁去请其父石出来共掌国政。州吁派大臣带白壁一双、白粟五百钟去请。石碏拒收礼品,推说病重回绝,石厚亲自回家请。 石碏早想除掉祸根,为国为民除害。他趁石厚请他参政,假意献计说,新主即位,能见周王,得到周王赐封,国人才肯服贴。现在陈国国君忠顺周王,周王很赏识他,你应该和新主一同去陈国,请陈桓公朝周王说情,周王便会见之。石厚十分高兴,便备厚礼赴陈,求陈向周王通融。 见此,石碏割破手指,写下血书,派人事先送到陈国。血书写道:“我们卫国民不聊生,固是州吁所为,但我逆子石厚助纣为虐,罪恶深重。二逆不诛,百姓难活。我年老体衰,力不从心。现二贼已驱车前往贵国,实老夫之谋。望贵国将二贼处死,此乃卫国之大幸!” 陈国大夫子针,与石碏有深交,见血书,奏陈桓公,桓公命将州吁、石厚抓住,正要斩首,群臣奏:“石厚为石碏亲子,应慎重行事,请卫国自己来问罪”。 石碏知二贼被捉,急派人去邢国接姬晋(州吁之兄)就位(即卫宣公),又请大臣议事。众臣皆曰:“州吁首恶应杀,石厚从犯可免。”石碏正色道:“州吁罪,皆我不肖子酿成,从轻发落他,难道使我徇私情,抛大义吗?”从默然,石碏家臣羊肩说:“国老不必怒,我即赴陈办理此事”。 羊肩到陈杀石厚,石厚说:“我是该杀。请将我囚回卫国,见父后再死。”羊肩说:“我奉你父命诛逆子,想见你父,我把你的头带回去见吧!”遂诛之。 石碏为国大义灭亲之事,史学家左丘明记之,卫民传颂至今。 石碏的这种做法得到后人的赞许,后来人们称这种行为是 “ 大义灭亲 ”。
希望采纳
黄泉不相见的典故来源于一对母子,这对母子就是武姜和庄公。根据历史记载武姜不喜欢自己的长子庄公,并且十分偏心自己次子段,在庄公继位之后段在武姜的宠溺之下有了反叛之心,庄公因为兄弟之情多次忍让,但是偏心的母亲却与弟弟里应外合,这让庄公难以忍受,在打败叛军之后将武姜安置,并对武姜说:“不到黄泉不相见”。
在《左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郑武公从申国娶回了武姜,并对武姜十分宠爱,没多久武姜便为郑武公生下了长子,但是武姜对于自己的长子却并不喜爱,天底下居然有厌恶亲子的母亲,这让人十分不解。原来武姜的长子庄公出生时,因为脚先落地头却卡在了武姜的肚子里,武姜险些难产而死,在武姜看来庄公生来就是克自己的,因此相比于长子武姜几乎将自己全部的爱都给了次子段,并多次同郑武公提议立段为继承人,在嫡长子继承者的左右下庄公还是成功继位。
事已至此武姜废再多心思次子都没有继位的可能,因此武姜求庄公给段一个封地,毕竟是自己的亲弟弟和母亲,庄公便把京邑给了段,京邑是郑国重地,拥有这样的封地段的心思也渐渐大了,仗着母亲的宠爱,与兄长的隐忍,开始侵吞郑国的土地。对于段庄公本是一忍再忍,但是母亲的做法却让庄公难以忍受,自己母亲从小偏心弟弟,在大事面前还是做不到一碗水端平,这使得庄公开始正式的反击,最后段反叛失败被庄公捉住后,庄公去见了自己的母亲,将母亲安置之后告诉武姜:“不到黄泉不相见”。这就是“不到黄泉不相见”,这一典故的由来。
虽然庄公对自己母亲说了“不到黄泉不相见”,但是在庄公眼中亲情还是十分重要的,可能是从小缺乏母爱的原因庄公始终中放不下武姜,在大臣的建议下挖了一个地洞等“黄泉”水流出后在地下与武姜母子相见。
庄公在此期间屡次可以下手杀了段,却迟迟没有动手,似乎还是不忍心杀了自己亲生弟弟。而庄公也把武姜安置在别的地方,并说:“不到黄泉不相见。”这便是这句话的出处。
典故源自郑庄公与其母,母偏爱幼弟而厌恶庄公,欲废长立幼,后其弟恃宠生娇,举兵谋反,被庄公一举拿下,同时亦将其母打入冷宫,说不到黄泉不想见,后来被人启发,感念母恩,挖隧道与黄土之下,置泉水,相见,冰释前嫌。
庄公发下毒誓:“不到黄泉,绝不与母亲相见。”这里的“黄泉”,指的是死后所去之地。打井至深时,地下水呈黄色,人死后也是埋于地下,因此通常用“到黄泉”指代死后。
郑武公有个老婆叫武姜,武姜生有一个长子和一个小儿子,但是武姜偏爱小儿子,后面大儿子当皇帝,小儿子造反武姜还是偏袒小儿子,所以大儿子对武姜说的这句话。
常言道不到黄泉不相见,有什么典故呢?
黄泉不相见的典故来源于一对母子,这对母子就是武姜和庄公。根据历史记载武姜不喜欢自己的长子庄公,并且十分偏心自己次子段,在庄公继位之后段在武姜的宠溺之下有了反叛之心,庄公因为兄弟之情多次忍让,但是偏心的母亲却与弟弟里应外合,这让庄公难以忍受,在打败叛军之后将武姜安置,并对武姜说:“不...
怎么回答“道不到不相为谋”
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吧 释义 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管宁割席》 东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二人同在园中锄草,发现 地里有块金子,管宁对金子视如瓦片,挥锄...
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怎么翻译
行衢道不至是说贪图省事只在人人都走的大路上来来回回地走,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比喻求学的人只会看看或转发网上流传的“解释”而没有亲自深入地探索,是不能获得真知的。这句话的意思:在歧路上行走达不到目的地,同时事奉两个君主的人,两方都不会容忍他。一、出处:《荀子》中的《劝学》二...
“道不到处道一句”的出处是哪里
“道不到处道一句”出自宋代释子益的《偈颂七十六首》。“道不到处道一句”全诗 《偈颂七十六首》宋代 释子益 泼天声价陈睦州,咬人火急瞌睡虎。行不到处行一步,道不到处道一句。德山临济眼{左目右荅}{左目右蚩},棒喝交驰无所措。兴化忍俊不禁,随例赫光日中飞白雨,照顾湿却袈裟角。《...
道不可道是什么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说道是不能表达的,只有在内心领悟才可真正了解。道德经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强调的是超越人性的道德价值,并试图告诉人们如何通过静心思考和内省来感受人生本质。所以,道不可道体现的是中国文化中的深奥哲学思想和对人生之道与境界的理解。“道不可道”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准则...
请问道和到有什么区别呢?
部首笔顺不同:“到”的部首是刂部,笔顺是横、撇折、点、横、竖、提、竖、竖钩,共8画;“道”的部首是辶部,笔顺是点、撇、横、撇、竖、横折、横、横、横、点、横折折撇、捺,共12画。1 词性不同 :“到”是一个动词,表示走的样子;“道”则是一个名词,指人生的路。3 演变过程...
道不远于人,乾坤只在身。谁能天地外,别去覔乾坤什么意思?
“道不远于人,乾坤只在身。”大道其实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周围,我们只需要从自身修为做起,追求“神”,就能无限接近大道。“谁能天地外,别去覔乾坤。”谁又能超脱到天地之外,离开当下去寻找那种奥妙,追求大道?这首诗就是一首说理诗,在最简单的字词中说明深奥的道理,就好像佛偈一样。你懂不...
道家改变不顺的方法
道家改变不顺的方法有祈福和放生两种方法。当你事事不如意的时候,可以到附近的道观走走,在天尊神像道上一柱清香,供一杯净水或一盏酥油灯,把你心中的不畅快都说出来,并且向天尊神像许下自己的心愿,以祈求神灵护佑自己渡过眼当下的难关;也许冥冥中,会有所得益。有规划性地放生,而不是盲目放生,...
道不远人,人自远之
道虽无情,万物未必无情,道虽自然,万物未必自然。一阴一阳,一钢一柔,一男一女。在交融和转变之时就是隐含天地规则的玄妙。大家都知道,地球不但自转,还围着太阳转,转来转去,春夏秋冬。如果经济情况允许,你可以到四季分明的地域,去感受一下,日月交替,四季轮转之力。以前有可能感受不清楚,...
倒是,道是,到是是什么意思?
看你怎么用这三个不同意思的词了。倒是:dào shì。意思是1.副词。表示同一般情理相反,犹言反而,反倒。 2.副词。表示想的﹑说的同事实相反。 3.副词。表示出乎意料。 4.副词。表示转折。道是:dào shì。古语里用的比较多,表示“(你)说是……”“(有人)说是……”。比如小说里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