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殿下、陛下、圣上、万岁、寡人、孤家、朕、本宫、哀家等称呼的由来及不同之处
寡人,寡德之人。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古代王侯可自谦为寡人,《左传》:“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称为“寡人” 的。《世说新语》:“晋王衍诸婿大会,郭家与衍婿裴遐谈,衍谓诸人曰:‘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古代诸侯夫人也有自称寡人的,《诗邶风》: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这是卫庄公夫人庄姜自称。唐以后唯皇帝得称寡人。 中国古代的君主分为皇帝和国王,皇帝从秦始皇开始,把原来每个人都能自称的“朕”用于皇帝的专称,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 国王则不一样,古代中国的国王(主要是秦朝以前的国王和后来分封的诸侯国王)不称“朕”,而是称“寡人”、“孤”、“不毂”等等。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49279.htm
这些称呼有些混乱啊,毕竟不是在同一个时代会出现的。
寡人的作为皇帝的自谦称谓,历史是最为久远的,到秦国统一六国以后,这个称呼就逐渐被“孤”所取代;
“孤”持续到南北朝时期,因为民族大融合以及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逐渐被“朕”所替代,一直沿用至清。
综上,以上三者都是古代帝王的自谦用语。
哀家是皇后或皇太后的自称,由来在下并没有详细考证过。
本宫,至少也得是拥有一定封号的妃子才能使用的自称,比如东宫皇太后、西宫皇太后,没有一定地位的妃子是没有资格如此自称的,否则就是一个死字。
杂家似乎是清朝太监特有的自称。
1、殿下是皇帝嫡长子的称呼,陛下和圣上和万岁是臣子百姓对皇帝的称呼,寡人作为皇帝的自称、孤家是前秦以前的皇帝自称,朕是由秦始皇开始的自称,本宫是皇帝妃子或者皇太后的自称,只有皇太后或者皇后自称哀家本宫。
2、由来
汉代在称天子为“陛下”的同时,称皇太子、诸侯王为“殿下”。三国开始皇太后、皇后也称“殿下”。
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圣上封建时代臣民对在位的皇帝的尊称。
“万岁”一词究竟在何时归帝王专用呢?史学界意见并不一致。一种意见认为,汉高祖刘邦临朝时,“殿上群臣皆呼万岁”。一种意见认为,属于皇帝的“万岁”,始于汉武帝时。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汉朝在皇帝以外也有使用“万岁”的情况。
如汉朝礼仪规定,对皇太子亦可称万岁。当时皇族中还有以“万岁”为名的,汉和帝的弟弟就叫“刘万岁”。从汉到唐,对人臣称“万岁”的事例,也是不绝于书,不胜枚举。到了宋朝,“万岁”之称人臣才决不可染指。
北宋大将曹利用的从子曹讷,一次喝醉了酒,“令人吁万岁”,被人告发,杖责而死。可见,到宋朝,除了皇帝,绝对不允许任何人称万岁。
寡人:春秋时期诸侯自称寡人,但楚王多自称“不谷”。而较弱的诸侯自称“孤”。
战国七雄虽自僭号称王,仍自称“寡人”,而不用周天子专用的自称“予一人”。
秦末汉初项羽所分封的诸王(如汉王刘邦)等,和刘邦所分封的诸王(如齐王韩信)都自称寡人,汉朝诸侯后多自称寡人。
东汉末年,群雄袁术、曹操、孙权、刘备等“南面称孤”。此时“孤”较为流行。而曹操称魏王,孙权为帝,仍然自称“孤”不称“寡人”。
北魏、北周、隋朝的诸侯王常自称为寡人,而枭雄如尔朱荣、高欢自称为孤。
自唐以后,少有自称寡人者。如唐朝诸侯军阀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联合对抗朝廷,各自称王,盟主朱滔自称孤,王武俊等人自称寡人。唐顺宗为太子时自称寡人。五代郭威未称帝前自称寡人。
孤家前秦以前的皇帝自称。朕是由秦始皇开始自称的。是因为宫中有很多宫殿,只要是一个宫殿的主人都可自称“本宫”。因此本宫可以认为是古代皇宫中有地位的女子自称。
哀家一词仅用于丧夫的皇后,而且仅在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里出现,历史真实中的皇后,无论何时都不自称哀家。哀家一词为今人杜撰之词,多出现在帝王将相内容的影视作品中,主要使用对象为古代死了丈夫的皇后或皇太后。哀家一词主要由哀子一词演变而来。
《礼记.杂记上》:祭称孝子孝孙,丧称哀子哀孙。古时居父母丧者的自称为哀子,后来,父在而居母丧者自称哀子。历史上不论皇家还是农家,死了丈夫的妇女没有自称为哀家,而多自谦为奴家或贱妇。
3、不同之处
几个称呼相比不同之处很多,首先就是由来不同,然后称呼所代表的身份地位不同、寓意也各不相同等等。
除了这些称谓还有天子、君主、君上、君王、主公、主上等很多。
扩展资料
秦始皇根据三皇五帝创建了皇帝制度,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皇上”、“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官家”、“至尊”等。
很多读者对“陛下”、“殿下”、“阁下”等称呼并不陌生,这些都是尊称,但既然是尊称,为什么叫“下”呢?人们都是以“上”为尊,“皇上”怎么成了 “陛下”呢?
原来,从这些尊称的本义上来考证,“陛下”不是叫皇上本人的,“殿下”、“阁下”也都不是叫对方本人的。“陛下”中的 “陛”实际上是指帝王宫殿的台阶,东汉大文学家蔡邕(蔡文姬之父)曾经解释说,皇帝派他的近臣拿着兵器站在宫殿的台阶下,以防不测。
所以,陛的下面是皇帝的近臣,蔡邕用进一步解释说:“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
皇帝至高无上,臣子不敢直接同他交谈,只好让皇帝的近臣代为转告,所以一声“陛下”叫的不是皇上,而是叫站在陛下的人转告皇上。话又说回来,规矩不是一成不变的,臣子也不是绝对不能直接与皇上说话,但是礼节不能省略,所以,与皇上说话前叫一声“陛下”,就是表示自己的恭敬之意。
“陛下”的问题解决了,“殿下”、“阁下”也就迎刃而解了,这些尊称的意思其实都一样,表示自己不敢和对方直接说话,要请人代为转达,以此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殿下”一般是对皇太后、皇后、太子、诸王的尊称,但是历朝历代略有不同,“阁下”是对一般人的尊称,还用于外交场合。
另外,“足下”也是对别人的尊称,但是与“陛下”、“殿下”、“阁下”的解释并不完全一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陛下
寡人的作为皇帝的自称,殿下是皇帝嫡长子的称呼,圣上和万岁是臣子百姓对皇帝的称呼,孤家是前秦以前的皇帝自称,朕是由秦始皇开始的自称,本宫是皇帝妃子或者皇太后的自称,只有皇太后或者皇后自称哀家, 太监是杂家,本宫 各宫妃子 朕 皇帝本人孤 古代国君的
从夏商到战国使用陛下,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平民自称是朕,后来统一后,这个朕称号只准皇帝使用,圣上和万岁是下属臣民喊皇帝的尊号, 孤家和寡人是皇帝的自称,本宫是各妃宫娘娘和公主及在皇帝身边管理的总太监的自称,哀家是皇后和皇太后的自称。
阁下、殿下、冕下、陛下、岚下的区别和解释?
阁下:尊称对方,有时用于外交场合或给有一定地位的人。殿下:对皇族或神话中的高贵生物的尊称。冕下:常用于对教皇或君主的尊称。陛下:对帝王的尊称,也可用于尊敬地位极高的人。岚下:这一称呼不常见,可能是某种特定场合下的尊称。解释:阁下是一个广泛应用的尊称,通常用于外交场合或对有重要地位的...
陛下、殿下、阁下的区别
陛下、殿下、阁下的区别:1. 陛下:是对君主的尊称,多用于书面正式场合。这一称呼起源于古代,臣子对国王或皇帝使用“陛下”这一称呼,表示敬畏和尊重。后来,这种称呼逐渐用于正式的书面语境中,传达对权威人物的尊重。2. 殿下:也是对君主的尊称,但多用于称呼王子、公主等皇室成员。与“陛下”相比,...
古代殿下、陛下、圣上、万岁、寡人、孤家、朕、本宫、哀家等称呼的由来...
1、殿下是皇帝嫡长子的称呼,陛下和圣上和万岁是臣子百姓对皇帝的称呼,寡人作为皇帝的自称、孤家是前秦以前的皇帝自称,朕是由秦始皇开始的自称,本宫是皇帝妃子或者皇太后的自称,只有皇太后或者皇后自称哀家本宫。2、由来 汉代在称天子为“陛下”的同时,称皇太子、诸侯王为“殿下”。三国开始皇太后、皇...
陛下、殿下、阁下的区别
陛下、殿下、阁下的区别是适用对象的不同,都是我国传统上对特定身份人员的敬称。1、“陛下”一词是我国古代对帝王的敬称。其原意是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当臣子向天子进言时,出于避讳的要求,必须先呼叫宫殿台阶下的侍者而转告天子,久而久之“陛下”就演变成为对帝王的敬称。2、“殿下”一词原来也是...
阁下、殿下、冕下、陛下、岚下的区别和解释?
1、阁下[gé xià]释义:阁下为对“您”的敬称,与足下意思相近。古代常见于口语,近代至现代则多用于书籍信函中。目前人们在书信(尤其是公函、业务相关书信)中仍然使用阁下来称呼彼此。2、殿下[diàn xià]释义:是中国古代对皇后、皇太子、诸王的敬称,次对皇帝的敬称“陛下”。也指现代社会用于对...
殿下、阁下、麾下、节下指代什么﹖
殿下,原指殿阶之下,后来成为中国对皇族成员的尊称,次于代表君主的陛下。汉朝开始称呼太子、诸王为殿下,三国开始皇太后、皇后也称殿下。唐代以后只有皇子、皇后、皇太后可以称为“殿下”。阁下为对“您”的敬称,与足下意思相近。古代常见于口语,近代至现代则多用于书籍信函中。目前人们在书信(尤其是...
殿下是什么意思
殿下(diàn xià)是中国古代对皇后、皇太子、公主、诸王的敬称,次对皇帝的敬称“陛下”。也指现代社会用于对君主制国家王储、王子、公主等的敬称。汉代在称天子为“陛下”的同时,称皇太子、诸侯王为“殿下”。三国开始皇太后、皇后也称“殿下”。其他称呼:1、阁下 旧时对人的尊称。也常用于书信中...
殿下和太子有什么区别
一、身份区别 殿下是对皇族尊贵身份的通称,通常用于称呼皇子、公主等皇室成员。而太子则是一个特定的称号,专指皇位继承者,即未来将要成为皇帝的那个人。二、地位差异 殿下的地位虽然尊贵,但并不代表其具有特殊的继承地位。其他皇子、公主同样享受皇室待遇,但在权力继承上并无优势。而太子作为皇位预定...
殿下、阁下、麾下、节下是什么意思?
殿下:“殿下”和“陛下”起初是一个意思,表现臣子对君王的敬称。随着历史的发展,汉代以后,因“殿”的地位比“宫”略低,故将“殿下”演变为对太子、亲王的尊称。唐代以后,殿下一般多用于称呼皇太子,也用以称呼皇太后和皇后。阁下:旧时对人的尊称。最初只用于对中央宰执之臣和地方郡守一类高官的...
殿下、陛下和阁下有什么区别
这三个词只有一个区别,就是尊称的对象不同。1,陛下是尊称皇帝。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以示皇权的崇高。“陛下”这一称呼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