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街网

文言文中以是做因此的意思时的例句

www.tangstreet.cn    2025.05.22
文言文以的副词表 太,甚 的意思的例句

文言文中的“以”,不作副词,也没有太、甚的意思。
以,可以作动词,意思是认为。例如:我以日始出。——《列子·汤问
两小儿辩日》
以,可以作介词,意思是用。例如:以刀劈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以,可以作连词,意思是因为。例如:吾以捕蛇独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以,还可以作助词,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例如:日观以西峰。——清·
姚鼐《登泰山记》

1、作动词:用;使用。
例句:战国时期·屈原《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白话译文:忠心的人啊,不被重用,贤明的人求进身也难成功。
2、作动词:做。
例句:先秦·佚名《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白话译文: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3、作动词:认为。
例句:战国·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
白话译文: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
以拼音:yǐ
释义:
1、用,拿,把,将: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以邻为壑。以讹传讹。以往鉴来。
2、依然,顺,按照:以时启闭。物以类聚。
3、因为: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在,于(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目的在于:以待时机。以儆效尤。
6、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以求。
7、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以前。以内。
8、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以。得以。
9、古同“已”,已经。
10、太,甚:不以急乎?
11、及,连及:富以其邻。
扩展资料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足以[zú yǐ]
完全可以;够得上。
2、以来[yǐ lái]
方位词。表示从过去某时直到现在的一段时期。
3、以上[yǐ shàng]
表示位置、次序或数目等在某一点之上。
4、以内[yǐ nèi]
方位词。在一定的时间、处所、数量、范围的界限之内。
5、难以[nán yǐ]
难于。

文言文中“以”做“因此”的意思时的例句:
1、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2、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强调:“以”做“因此”的意思时,常与“是”连用为“是以”或“以是”。

“以”字在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含义和用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作动词,译为“认为、以为”。例句:
1、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
2、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3、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4、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介词,相当于“用”。例句:
1、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2、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3、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
4、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二、介词,相当于“把、拿”。例句:
1、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
2、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3、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童趣》
4、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三、介词,可译成“因、因为”。例句:
1、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2、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3、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四、有时与“是”连用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为“因此”。例如:
1、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2、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五、介词,可译为“凭借”。例句: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4、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六、介词,相当于“从、由”。例如: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隆中对》
七、介词,译为“按照”。例如: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八、连词,相当于“用来、以便”。例句: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2、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陈涉世家》
  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九、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而”,也可不译。例如:
  1、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2、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小石潭记》
  3、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
  十、连词,译为“以致”。例如: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十一、通“已”,已经。例如: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总之,“以”字在文言文中用法颇为灵活。在学习中,要仔细阅读认真体会,并注意结合上下文来辨析它的不同含义和用法。

文言文中的“以”字的所有意思
4、以为,认为。例: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5、凭,靠。例:以我酌油知之。6、按照,依照。例:策之不以其道。7、根据。例:今以蒋氏观之,犹信。8、通“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受命以来,夙夜忧叹。10、在。例: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

文言文中“以…为”这一固定搭配中,“以”的意思是
如:可以、得以、能以、足以。百度汉字释义更详细文言文中“以…为”这一固定搭配中,“以”的意思是:把。“以…为”就是:把……当作(作为)……的意思。示例:1、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老虎看见驴子,是个庞大的家伙,把它当作神怪。2、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归纳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为:可用作介词、连词、副词。1、用作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为学》) \/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初中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及例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五、有时与“是”连用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为“因此”。例如:1、走送之,...

“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在文言文中,“以”是一个多义词,根据不同的语境,它可以承担动词、介词、连词、副词等多种角色。当“以”作为动词时,它可以表示“用”、“做”、“认为”、“拿”等意思。例如,《涉江》中提到“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这里的“以”就是“用”的意思;《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皆以美于...

文言文中的“以”字的所有意思
⑶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⑻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⑼不赂者以赂者丧。⑽以心中有足乐者。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是什么?
在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非常广泛,它既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作为实词时,“以”多用作动词,表示“用”、“使”、“凭借”等意思;作为虚词时,“以”多用作介词,表达“把”、“依”、“在”、“从”等含义。以下是对“以”字用法的具体解析:一、实词用法 1. 动词用法 - “用”...

初中文言文以字用法
1. 初中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及例子 以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以”,凭借、用。“以”后省略了宾语“之”,即前文中的“娥眉(好看的眉毛,借指女性的美貌)”,意思是说“那些奸佞小人,嫉妒我的容貌,造谣污蔑我凭借美貌做淫荡的事。”(3)“以”和后面的“为”组成固定短语“以为”(一般“以”后面省略了介宾短语中的宾语“之”,即介词“以”前面的...

文言文中的“以”有哪几种用法
1、可以充当介词 1)把,拿。主要用来表示对事物的处置。例如:《世说新语·自新》:俱以情告。又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再如:《聊斋志异·狼三则》:以刀劈狼。2)依,按,凭。主要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依据。犹言凭、根据。例如:《论语》:何以谓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