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家关于战备的原则都有哪些?
古代兵家提出的关于战备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
一是超前性原则。应着眼于战争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战争的需要提前进行战备。
二是超盖性原则。战备规模要适当超出覆盖范围,以备不时之需。
三是相称性原则。战备的准备应与战争的方法和规模以及利益成比例,禁止过分战备或战备不足。
四是求己性原则。即要取得战争胜利,不能靠别人,只能依靠自己加强战备。
五是隐蔽性原则。战备要隐蔽,不易被发现。
六是平战结合原则。把战争行动同平时的生产活动相结合,军队一边生产,一边保卫边界安全,既是战斗队、又是生产队,“耕战并宣”,平战结合。
七是整体性原则。强调战备必须从各个方面同时进行,全面地进行备战。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基本内容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战争观
这一思想大约形成在奴隶社会的初期,到奴隶社会的末期基本成熟。以仁为本的战争观,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⒈战争支柱——以仁为本。《司马法·仁本第一》开宗明义:“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为正。正不获意则权。”仁者使人亲,义者使人悦。此二者,才是战斗力的凝聚核,才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基础。
⒉战争准则——师出有名。《礼记·檀弓下》主张“师必有名”,认为师出无名,必将遭到众人的反对,定成败局。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指导原则
⒈重战思想。《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大声疾呼:“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认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民众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不能不认真研究和对待。
⒉慎战思想。即慎重对待战争,不轻易言战。《孙子兵法》中这样写道:“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⒊备战思想。其意就是未雨绸缪。孙子受当时形势的影响和思想的熏陶,提出了必须重视备战的思想,并告诫人们思想上时刻不要忘记战备,做到“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⒋善战思想。就是要会用兵打仗。
一是注重以“道”为首要因素的多因素制胜论。“道”就是政治,是“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当然,在注重道的同时,其他四个“天、地、将、法”因素也不可忽视。
二是庙算制胜论。庙算,是古代开战前在庙堂举行军事会议,商讨与谋划战争的一种方式。《孙子兵法》主张战前要算,要对战争全局进行计划和筹划,定出可行的战略方针。
三是“诡道”制胜论。《孙子兵法》里讲道:“兵者,诡道也”。因此,他提出了“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的诡道之法,进而达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目的。
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指导思想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写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不仅仅对战争有指导意义,而且对政治、外交、经济乃至工作生活都有一定帮助。
四、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全胜战略
自古以来,战争的直接目的就在于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最高和最理想的目标就是以“全”争胜——“不战而屈人之兵”。
《谋攻篇》中指出:“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因此,“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站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五、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作战思想
其主要表现在:“致人而不制于人”,夺取主动权。强调的就是要根据战场的具体情况,灵活且有针对性的采取制胜方法。
六、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强调奇正
他说:“凡战者,以正合(合力攻击),以奇胜(奇兵制胜)”。
奇正是中国古代一对重要的军事矛盾,历代兵家多有阐述和运用。
奇正的含义广泛,一般说来,常法为正,变法为奇。分而言之:在兵力使用上,守备、钳制的为正兵,机动突击的为奇兵;在作战方式上,正面进攻、明攻的为正兵,迂回、侧击、偷袭的为奇兵;在作战方法上,按一般原则作战的为正兵,采取特殊战法的为奇兵。
奇正充分体现了用兵的机动灵活性,出奇制胜的高妙之处,在于攻击敌人无备与虚弱之处。
七、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用将之道
选贤任能,不仅是古人的用人之方,也是用将之道。
⒈重将思想。《投笔肤谈·军势第七》指出:“三军之势,莫重于将”。并且认为,“大将,心也。士卒,四肢百骸也”。我们现代所说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⒉选将思想。在古代,选将标准有五,《孙子兵法·计篇》中明确提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⒊用将思想。古人认为,将帅使用的原则,就是信任和放手。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百度百科-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关中四关是哪四大关
关中四关指的是东潼关、西大散关、南武关和北萧关。首先,东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是关中的东大门。潼关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第一关”的美誉。其地势险要,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
为什么娄山关是兵家必争之地
古人称此关为“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易守难攻。茫茫群山之中,作为极其罕见的缺口,是古时候四川进入贵州的必经之路,扼守川黔南北之间通道的咽喉,北拒巴蜀,南扼黔桂,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素来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红军长征过程中曾两克娄山关,毛主席登上娄山...
历史上哪些城市是兵家必争之地
辽西走廊、山海关也是历史上的重要军事区域。明朝末年,明廷依靠关宁锦防线顶住了清军的多次攻击。辽西走廊的地理位置使得清军无法绕道进攻,只能通过山海关进入关内。除了这些地方,还有河西走廊、北京、徐州、大同、雁门关等地,都是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这些地方要么是防守一方的门户,要么是进攻一方的...
“兵家必争之地”都有哪些
故素有“两京锁鈅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此话道出了山海关在军事地位上的作用。8、鹰扬关:之美,并不只在山水。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这道岭南险要雄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史载:鹰扬关原称厓鸟鹰关。与纪念汉将军李广的石虎祠(在关内)同建于盛唐,直到北宋,300多年相安无事。至清...
兵家的相关记载
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诸子百家之一。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兵家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时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时孙膑、吴起、尉缭、公孙鞅、赵奢、白起,汉初张良、韩信等。今有兵家著作《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兵家主要主张是什么
他们强调人是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再次,兵家倡导以势制胜,推崇“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略。通过心理战术来瓦解敌方士气,而非直接进行残酷的攻城战。最后,兵家认为临阵换将是严重的战略失误。在战场上,稳定的指挥体系对胜利至关重要。因此,兵家主张在战场上保持指挥的稳定性和连贯性,避免在关键时刻...
广元剑门关,四川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天下雄关到底有多凶险
根据史料记载,诸葛亮任蜀汉丞相时,见大小剑山之间有阁道三十里,又见大剑山中断处壁高千仞,天开一线,便在此垒石为关,以为屏障,称剑阁,又称剑阁关。后来诸葛亮五出祁山,姜维十一次北伐中原,都曾经过此地。 剑门关是入蜀咽喉、军事重镇, 历史 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1700多年以来剑门关楼屡建屡毁,又屡毁屡建。
长城八大雄关口诀
2、居庸关,古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名。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境内。取“徒居庸徒”之意而得名。三国时称西关。北齐时改为纳款关。唐代设有居庸、蓟门、军都等关。辽以后都称此关为居庸关。此关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所争夺。3、紫荆关,位于中国河北省易县城西40千米的紫荆岭上。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
长城"八大雄关"有什么?
明朝洪武元年修建,与紫荆关、倒马关合称“内三关”。建成后,被命名为居庸关。4.娘子关——原名苇泽关,位于山西阳泉市平定县城东北,是长城上的著名关隘,人称万里长城第九关。关城坐落在悬崖之上,居高临下,桃河水由西南折向东北,环绕关城奔腾而过。这里山险沟深,形势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关中四关是哪四关?关中四关分别是现在的哪里
由于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发展需要,关中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少不得历代统治者陆续修建关隘。如若您有幸来到这个地方那你一定要去看看那个守卫著一方土地洒满了英雄鲜血的地方,因为这里有着天下第一关的潼关,还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大散关,更有着进占洛阳三川河谷,尽有崤函之险的函谷关以及关中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