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抗日纪念馆一些东西的介绍谁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实行免费开放(凭有效身份证件取票入馆)。
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名称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国防教育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秘书处所在地、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文物藏品以1931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的各种历史文献和相关实物为主,同时也收藏日本自1874年以来侵略和占领台湾的各类文物,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历史侧面。
截至2014年,馆藏各类文物达两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达百余件(套)。
提供中、英、日、韩、德、法、西班牙和意大利等语种的语音导览器。每周二、周四提供定时免费讲解,时间为:9:00、9:30、10:00、10:30、11:00、13:30、14:00、14:30、15:00、15:30。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开放时间:9:00am—4:30pm 。4:00pm停止取票。
2、星期一闭馆,法定节日和重大抗战纪念日照常开放。
3、为保障参观秩序和方便您的参观,50人以上团体敬请提前预约,在约定时间内凭介绍信领取团体参观票。
4、如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重大抗战纪念活动,活动时间内可能暂停开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将提前发布公告。
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每日最高接待观众量为5000人次(上午3000人次,下午2000人次)。如馆内出现拥挤,则限时限量发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新馆改造讲究数字 大型展览首次公开百余文物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今天,七七事变68年后,全国惟一全面反映中国抗战历史的综合性大型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闭馆百余日重新改造后,正式向社会开放。
由抗战文物展等组成的《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今天同时开幕。
关于纪念馆改造改造一景观数字警示世人
抗战纪念馆自1987年落户宛平城后,在1997年7月进行过一次大规模改造,但原来的基本陈列已远远落后。今年3月28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闭馆,历时3个多月对纪念馆进行了再次改造。
馆长王新华说:“抗日战争历史不仅只是1937年到1945年的8年全面抗战,还包括1931年到1937年的6年局部抗战岁月。”所以,到重新开馆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将欣赏到一组由“8”、“14”“7·7”等数字组成的“数字”景观。
“数字”景观从纪念馆外围开始,纪念馆东西两侧分别种植7棵油松,寓意是七七事变发生地,左右合计14棵又寓意中华民族14年的伟大抗战历史。抗战馆院内东西两侧人行道的外侧各种植4棵银杏树,东西合计8棵代表8年全面抗战的胜利。
馆前广场上新建14米高不锈钢国旗杆,象征14年抗战,广场中轴线两侧新铺7块草坪,寓意卢沟桥为七七事变的发生地,左右合计14块草坪寓意14年抗战历史。改造二馆内上演战争实况
情景画再现的平型关战役、彩塑模拟的“日军暴行下的中国平民”和抗战英烈浮雕……今年3月28日抗战纪念馆闭馆改造前,这些静止的展陈只能“无言”地面对观众,观众对历史的回味也只是单向的“看”。
今天重张的抗战纪念馆则通过声光电等高新技术将观众拉回到那段历史岁月。观众不仅可以听到枪炮声、飞机轰鸣声、战士呐喊声,还可以“亲眼目睹”地道站、平型关战役等抗日战争“实况”。改造三英烈环廊颇具匠心
展厅的改造颇具匠心,据馆长王新华介绍,英烈环廊是这次改造的一个重点。这个环廊由原来的抗日英烈厅改造而来,以独立自由勋章为点缀,将在抗日战场牺牲的296名旅职以上干部的姓名全部镌刻在环廊墙壁。而旁边的英烈榜则专门登录牺牲的1300多名团职干部姓名。
此外,环廊上还专门增加14组雕塑,再现了新四军、八路军、海外华侨和南方游击队等社会各界力量奋力抗战的情景。关于主题展览八部分展示抗战史
昨天上午,媒体记者作为首批观众,在王新华馆长的亲自讲解下参观了抗战主题展览。
从序厅出发,抗战胜利主题展览按8个部分展开展览。这8个部分分别为:《民族危急 救亡兴起》、《国共合作共赴国难》、《抗战灯塔中流砥柱》、《日军暴行 惨绝人寰》、《浴血疆场 民族壮歌》、《得道多助 国际援助》、《历史胜利巨大贡献》和《以史为鉴面向未来》。8部分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分阶段集中展示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首次公开百余文物
“母亲对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这封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由抗战纪念馆从中央档案馆复印,首次在抗战胜利主题展览向社会公开,真实展现这名女烈士铮铮铁骨后的慈母柔情。
这样珍贵的抗战文物在整个主题展览中,共计有140多件,如东北革命纪念馆提供的抗日联军使用的“大刀”、麦新创作的《大刀进行曲》手稿和《晋察冀日报》报社的“马背上的印刷机”等,都是全国文物部门借给纪念馆展出,或专门从民间征集而来,其中很多珍贵文物均为烈士后人无偿捐赠。
从雕塑馆出来,导游带我们参观了举世闻名的卢沟桥,桥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桥身的石雕护栏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头刻莲座,座下为荷叶墩,柱顶刻有众多的石狮。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数之不尽的石狮子。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一文曾对这些雕刻精美、神态活现的石狮子有过极为生动的描绘:“……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桥南边东部有一只石狮,高竖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真是千姿百态,神情活现。”天下名桥各擅胜场,而卢沟桥却以高超的建桥技术和精美的石狮雕刻独标风韵,誉满中外,实属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观。但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卢沟桥之所以著名并不是因为这些。
1937年7月7日,日本法西斯集团经过充分准备后,悍然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把6年前在中国东北挑起的局部战争升级为全面侵华战争,率先在世界的东方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华民族八年抗日战争的序幕。一个以宽容、和善、仁义作为道德标准的民族,开始在一种痛苦中学会以血还血、捍卫生命和民族的尊严。卢沟桥畔的枪声引燃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日圣火,将中国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以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辉煌战绩,一扫中国近百年尽遭侮辱、积弱不振的形象,第一次赢得了反对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
卢沟桥上的石狮,仿佛在无声的向我们讲述着73年前的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作为抗击侵略者的英雄部队而永远的留在历史的长河中。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英勇牺牲。29军大刀队的一位战士用大刀接连砍死砍伤日军13人,自己也壮烈殉国。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的战士,战到最后只剩下4人。
7月7日是中国人自己的国殇日,这一天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太多的意义了。在纪念七.七事变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千千万万为了民族独立与解放而战斗和牺牲的中国共产党的战士们;不能忘记抗战期间,坚持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为反抗日本侵略而牺牲的国民党军队将士们;正是他们的奋起反抗,中华民族才能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我们更不能忘记日本军国主义屠杀3500万中国人民的血泪史。
走过卢沟桥,进入宛平城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就坐落在这里。纪念馆占地2.6万平方米,正面外形仿古典牌楼形式,进入纪念馆,在台阶平台上,屹立着一座 4.5 米 高的巨大铜狮,名为“卢沟醒狮”,它面向卢沟桥,神采威武、正气凛然、生动传神,似乎在看护着卢沟桥和宛平城,不容任何人侵犯一步,其硕大的身躯,雄浑的气魄,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神圣不可侵犯、正义常存。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十一个两米多高的鎏金大字,镶嵌在纪念馆下面宽大的花岗岩门额上,苍劲有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进入纪念馆大厅,在解说员的带领下,开始了整个纪念馆的参观。纪念馆由 3 个综合馆、 3 个专题馆(日军暴行、人民战争、抗日英烈)和 1 个半景画馆组成。
综合馆通过大量的照片、文物、油画以及文字材料展示了自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日军暴行馆从轰炸、焚烧、抢掠、屠杀、制造“无人区”、残害妇孺、设立“慰安所”、虐杀大量劳工,制造细菌战、毒气战等各个方面,揭露了日军在中国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人民战争馆通过介绍和展示抗战时期根据地军民创造灵活机动的武装斗争形式,通过景观,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抗日英烈馆馆厅门内侧的西墙上镶嵌着毛泽东“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的题词。南京大屠杀以大幅油画为背景,通过实物和被无辜杀害的民众尸体模型展示,再现了“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实。纪念馆还推出了《日军731细菌部队罪行展》、《台湾同胞抗日斗争图片展》、《中国战区中美苏空军联合抗日史实展》等34个专题陈列。展览吸收了抗日战争史最新研究成果,展出了587张高清晰、珍贵照片,830余件亮点、重点文物,22组雕塑、14幅油画、10个景观等165件辅助展品,全面客观再现了中国人民14年抗战历程,着力展现了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和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彪炳史册的江桥抗战
这场战役,马占山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意志,成功抵御了日军的进攻,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初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英勇事迹彪炳史册。
江桥抗战经过
在江桥抗战中,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在10月16日的战斗中,叛军在江桥南端与守军徐宝珍部发生激烈战斗,伤亡惨重,被迫溃退至江桥以南与守军对峙。守军遂将江桥破坏3孔,阻止日军再次进攻。在11月2日,日军以修桥为借口,发动进攻。马占山决定对日军修桥不予干涉,但如进攻中国军队,则采取自卫措施...
江桥抗战的事件起因
齐齐哈尔位于东北大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北端,嫩江水域东畔,是东北及黑龙江省的战略重镇之一。嫩江是日军进攻齐齐哈尔的一道天然屏障,位于嫩江泰来段的铁路桥长853.2米,高30.6米,距齐齐哈尔市80公里,它既是齐齐哈尔的南大门,也是从洮南北进克服水障的唯一通道。日军沿平齐铁路线北进,唯一的咽喉...
江桥抗战的事件简介
那时黑龙江省省会在齐齐哈尔,日军要占领齐市,必须经过洮(洮南)昂(昂昂溪)铁路上的嫩江桥。 刚刚受任的黑龙江省代理省主席兼军事指挥马占山,以约3个旅的兵力布防于嫩江北岸,扼守嫩江桥。1931年11月4日,日军以满铁守备队进攻,被击退。1931年11月6日,关东军以主力第2师团投入作战。马占山亲赴前线指挥...
1931年11月4日,谁指挥的江桥抗战打响?
1931年11月4日,在黑龙江省嫩江桥面,东北军爱国将领马占山率领中国军队,向发动进攻的日本侵略者奋起反击,打响了武装抗日斗争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武装抗日的序幕。 马占山又名秀芳,1885年生于吉林怀德,祖籍河北丰润。绿林出身,精于骑射。1929年被张学良任命为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1930年任黑河警备司令...
彪炳史册的江桥抗战
马占山将军的嫡孙、全国政协常委、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马志伟致力于研究马占山将军的生平事迹。江桥抗战,就是在马占山的领导下,中国军队在黑龙江嫩江桥头与日军展开的一场激烈战斗,成为了中国抗战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战役。1931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任命马占山为黑龙江省代理主席兼东北边防军副司令。这一重任,不仅...
抗日时期的 飞夺卢沟桥
泸定桥坐落于泸定县城大渡河上,见证了红军的英勇与智慧。在22勇士的壮举下,红军成功强渡大渡河,突破了天险,最终取得了陕北会师的胜利。而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角,是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其历史意义在于1937年在这里爆发的抗日战争第一枪,标志着“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两个桥虽地理位置不同,...
抗日时期的 飞夺卢沟桥
泸定桥:泸定桥坐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是当年红军22勇士强渡大渡河,突破 大渡河天险,红军取得了陕北会师的胜利。卢沟桥:则是北京西南角的一座古老的石拱桥,1937年在此打响了抗日战争的第 一抢。被称为“卢沟桥事变”,正逢7月7日史称“七七事变”。两个不搭盖的桥,千万不要混在一起。1937...
通川桥通川桥是“战时卢沟桥”
通川老桥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战时卢沟桥”。在建设时,工程师徐芝田受命仿照北京卢沟桥,用水泥浇铸357个小狮子,安装在桥的两侧栏杆上,赋予通川桥以“战时卢沟桥”的称号。抗日战争爆发于1937年7月7日,地点就在北京卢沟桥。为争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民国政府将汉渝公路上最大的桥梁——通川桥建设...
邹平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抗日桥地址在哪里?
邹平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抗日桥位于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这是一座承载着红色历史记忆的古桥,也是一处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桥横跨于一条清澈的溪流之上,桥身古朴典雅,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坚固地屹立在山谷之间。这座桥不仅见证了当年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也是当地民众抵抗外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