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街网

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指哪些人?

www.tangstreet.cn    2025.05.20
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指什么

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对他人之间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的诉讼请求,或者虽无独立的请求,但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而参加到诉讼中的人。在民事诉讼第一审程序启动后,怎样追加第三人呢?由于第三人分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虽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两种,所以追加的程序上会有所区别。【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前两款规定的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

民事诉讼第三人是指对他人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请求权,或者虽无独立的请求权,但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加到原告、被告已经开始的诉讼中进行诉讼的人。
对原告、被告争议的诉讼标的认为有独立请求权,或者案件处理结果可能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这是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根据。
第三人同原告或者被告存在某种民事法律关系,案件的审理结果可能与第三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这是第三人区别于共同诉讼人和诉讼代理人的根本之点。

扩展资料:
第三人的特征:
1、对原告、被告争议的诉讼标的认为有独立请求权,或者案件处理结果可能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这是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根据。第三人同原告或者被告存在某种民事法律关系,案件的审理结果可能与第三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这是第三人区别于共同诉讼人和诉讼代理人的根本之点。
2、必须在诉讼开始后,案件审理终结前,参加诉讼。第三人参加诉讼,必须以原告、被告之间的诉讼正在进行为前提,如果原、被告之间的诉讼尚未开始,或者原、被告之间的诉讼已经结束,即人民法院对案件已经审理终结,任何人都不可能通过诉讼而成为第三人。
3、第三人是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这种利害关系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与来自本诉的原告和被告的侵害或争议;二是来自法院对诉讼的处理结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事诉讼第三人

第三人就是指除了原告、被告以外的当事人。由于原、被告之间的诉讼可能涉及第三人的利益,因而第三人要参加进来,但既不是原告,也不是被告,按照《民事诉讼法》第56条的规定,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有两种:

.是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有独立的请求权,有权提起诉讼的人,实际上这种与原告的地位一样,只是一个具体案件已经有了一个原告,一个被告,而他不能同意任何一方的要求,而是以原、被告作为自己的被告,后参加进来的人,这种人称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如三兄弟中老大独占了父母遗留的三间房,而老二则以原告的身份向老大提出分一间半房的请求,而老三则认为遗产也有自己一份,因而也提诉讼。由于老二是原告,老大是被告,老三既不是原告,又不是被告,他就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人,法院通知他参加或自己申请参加进来。这称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如:甲从乙处购进一台机器,由于机器质量低劣,甲对乙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损失。在诉讼中,乙提出机器系丙厂制造,应由丙厂承担责任。此案件中,甲乙有买卖合同关系,乙丙之间存在购销合同关系。丙与买卖合同关系提起的诉讼无直接利害关系。因此,他没有独立请求权。但由于机器是自己制造的,如果乙败诉后,势必会转而向他提起诉讼,该案件的结果与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此,法院通知他参加进来,将两案合并一案处理,这就是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从诉讼地位上看,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相当于原告,因此,享有原告的所有权利。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如:有权了解原告起诉,被告答辩的事实和理由,有权充分陈述自已的意见,也有权提供证据,进行辩论,被判决承担民事责任后,有权提起上诉等。但是,由于对本诉的诉讼标的没有独立请求权,涉及原告、被告之间的实体权利的诉讼权利,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无权行使。如:在一审中无权对管辖权提出异议,无权放弃、变更诉讼请求或申请撤诉等。



民事诉讼法中的第三人属于当事人。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



起诉状中是写判令还是判决
判决或者裁定一经宣告,即具有法律效力。在民事诉讼中,起诉的条件如下:1、有诉讼请求:即起诉人需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或请求,要求被告进行某种行为或者停止某种行为;2、有诉讼原因:即起诉人需要提出具体的事实和证据,证明被告的行为或者不作为已经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或者存在其他违约或侵权行为;3、有...

民事诉讼法中中止诉讼的情形有哪些
民事诉讼的审理,需要在法定的期限内进行,一般是六个月。但是如果遇到诉讼中止情形的,应当裁定中止诉讼。那么,民事诉讼中中止诉讼的情形有哪些呢?网友咨询:民事诉讼法中中止诉讼的情形有哪些 律师解答:1.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2.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

三大诉讼证明标准的区别
三大诉讼中证据种类的不同在哪里 1、证明责任的分配不同 (1)在刑事诉讼中,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以及刑责轻重的责任由审判机关、检查机关、侦查机关承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原则上不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 (2)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由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承担。 (3)民事诉讼中的证...

民事案件中法院答辩状必须要写吗
民事诉讼中一般情况下被告方需要向人民法院递交答辩状,但也不是必须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如果被告方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答辩状,也不影响人民法院的审理工作,若原告的陈述跟事实情况并不吻合,被告方最好积极应诉。 一、民事案件中法院答辩状必须要写吗?民事案件中一般被告...

刑事诉讼中,诉讼代理人与辩护人,法定代理人的联系与区别~~~
辩护人是接受犯罪被告人(嫌疑人)的委托,为被告人进行辩护的人;诉讼代理人是接受受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委托代为参加开庭的人,可以说是为原告进行辩护的人;法定代理人是以未成年人的名义参加庭审活动的人,一般是未成年人的父、母。

民事诉讼原告永远都是输
民事诉讼原告永远都是输民事诉讼中,原告往往被认为是弱势群体,但却并不代表他们就一定能够获得胜利。事实上,很多时候原告并不受法律保护,而往往是承担着更大的风险。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为什么民事诉讼中原告往往会输。一、证明责任在民事诉讼中,要求获得合法的判决,原告往往需要证明被告承担的责任。

《民事诉讼》中的举证期限是多少天?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民事诉讼中有关“举证时限”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被告应当在答辩期届满前提出书面答辩,阐明其对原告诉讼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的...

民事诉讼案件中起诉书很重要吗?
民事诉讼中起诉书很重要,因为人民法院是需要根据当事人所提交的民事起诉状来确定诉讼请求,然后根据案件的审理情况来处理的,当然了,还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在提起诉讼的时候就需要向法院提交起诉状。 一、民事诉讼中起诉书很重要吗?民事诉讼中起诉书很重要,因为人民法院是需要根据当事人所提交的民事起诉...

电子证据属于民事诉讼法中证据类的哪一种
电子数据。民事证据的种类如下1、当事人陈述。2、书证。3、物证。4、视听资料。5、电子数据。6、证人证言。7、鉴定意见。8、勘验笔录。以上就是“民事证据的种类”全部内容,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非常的多,其中以当事人陈述、书证、物证、证人证言最为常见,在诉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民事诉讼证据:...

民事纠纷中院法庭上法官叫被告和原告协商赔偿,原告是不是赢了?_百度知...
在诉讼中,原告和被告都有权自主决定是否接受调解或和解。原告提起诉讼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但和解的可能性始终存在。法院调解是在法官指导下进行的,旨在确保调解协议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如果原告在诉讼中与被告达成和解,那么他们可以在法官的见证下签署调解书,该调解书具有与判决书同等的法律效力。和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