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有5千年历史?
假如从元谋人生活的时代开始算,中国已有了170万年的历史。可是,中国文明史却只有大约5000年左右。
美国的民族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之中将人类的社会分为了三个递进的时候:蒙昧时代、野蛮时代与文明时代。文明时代是以文字的发明与使用作为起始的标志。恩格斯指出文明时代开始的四个经济特征之一就是“出现了作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形式的奴隶劳动”。我国的历史虽然有170万年,但是从现有的资料来看,5000~6000年以前的中国社会,却仍然处在蒙昧时代与野蛮时代,还没有进入文明时代。
中国的文字起源在5000年前。现今我们可以认识的汉字之中,是以殷商的甲骨文为最古老。甲骨文的时代距今天有3000~3300年。在先后出土的十余万片甲骨中,单字的总数大约在3500字左右,文字的结构已经由独体字趋向于合体字,在这之中有着大量的形声字。甲骨文已经相当复杂与进步,从原始的文字发展到了甲骨文,这中间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考古学家们在山东的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遗址之中发现厂刻有原始文字的陶器,文字的笔划整齐规则,和甲骨文有着一脉相承的迹象。这个陶器年代的测定,大约在公元前3000~2500年之前,也就是距今天5000年左右,这为确定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中国的奴隶制的上限也是在5000年前。在山东的大汶口遗址中,墓葬存在着极为明显的差异。有的墓穴很宽大,随葬的陶器有90多件,还有一些装饰品;有的墓穴极狭小,只能容纳尸体,随葬品也很少,甚至是没有;贫富分化与等级贵贱已经出现了。有的合葬墓里能看出当时父系的大家庭之中已有奴隶在内。墓葬的时间距今有5000~6000年左右。因为目前还没有发现比大汶口更早的既有着原始文字又有着奴隶制特点的墓葬,于是,有的考古专家就认为,奴隶社会的时间上限是在大汶口文化时期。这就说明了距今5000~6000年的时候,中国的文明史就开始了。
有些学者还认为,中国在古书之中所记载的黄帝时代就已经进入了奴隶社会。从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午)上推算到禹时足公元前2100年,黄帝到禹也有“三十世”,大概有900年,也就是黄帝距今天约为5000年。有的考古专家们把大汶口文化和古文献之中记载的黄帝时代的情况相对照,有很多吻合的地方,因此认为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的时问,应是在传说之中的黄帝时期。这也能说明,黄帝以来中国的历史也就是中国的文明史。
这个只是传统的说法,事实中华文明不止五千年,一般来说这个五千年是从大禹治水那时算起的.大禹治水的时间根据目前的考证应在公元前2200多年.也就是距今4200多时.不过五千年文明之说早已有之,以当时的学术水平自然不能考证得很清楚,因此只能大概地说五千年了为什么说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
最近,夏商周断代工程己经取得突破性成就。专家己公布了《夏商周年表》,确定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黄帝事夏一千年左右。这样算来,从黄带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一般讲文明史,是以城、青铜和文字为标志的。考古工作者已在河南淮阳发现了一座属于黄帝时代的古城遗址-平粮台古城遗址,在这里发现了标志文明的青铜和文字。就文字而言,通常把甲骨文看做是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估计距今三千年左右。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发现了黄帝时代的骨刻文字,专家认为这才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科学家还发现山东大波口文化中晚期?quot;陶文"与商朝的甲骨文有一脉相承的迹象,估计 "陶文"距今约五千年。1993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山东的一座古城遗址中又发现了一种与甲骨文差别较大的"陶文"。"陶文"是刻在陶片上的,有11个宇,分五行排列。第一行3宇,其余各行皆2字,文字大小均匀,笔划纤细。陶文距今也接近五千年。专家们还发现了河图和洛书。河图刻有一到十个自然数排列图形,洛书刻有一到九个自然数排列图形。这些图形是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龟甲上,人称 "河洛文化"。有人称这是中华文化的源泉。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城头山遗址发现了距今六千多年的古城和祭坛。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遗址的文明程度也有力地证实中国的文明史在五千年以上。
首先,正确的说法是中华文明的五千年历史。当人类社会发展建立了合理规则,彻底脱离了丛林法则和弱肉强食的兽性,文明才真正意义上产生。所以,需要考古界对古代文明遗址考察中,确认人类文明的标志,才可以将其以后的历史称之为人类文明史。
人类文明,人类所建立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统称为人类文明。在人类学和考古学中,文明也可以指人进化脱离了动物与生俱来的野蛮行径,用智慧建立了公平的规则社会,例如华夏文明、古印度文明、希腊文明和埃及文明等。
也指文化类的群体,例如佛教文明、道教文明、儒家文明等。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主要是道德礼仪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国家公平规则制度的建立。文化变迁对于文明的产生有很大的作用。农耕方法的改变,劳动的分化,统治阶级,也就是中央政府的出现以及社会阶层的出现都是文明产生的重要特征。
一般科学界将文字的出现作为界定文明的重要标志,通常人们把文字出现以后的历史称之为人类文明史,而把文字出现以前的历史算为史前史。从上一个世纪,世界各国开始对上古文化进行大规模的考古挖掘,集一个世纪以来的考古成果,人们发现文字出现的时间并不长,最多不超过6000年。
按照文明发展的程度,学术界将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四国排在首位,号称"四大文明古国"。
扩展资料:
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文明未发生断裂的原因:
一、生态因素。
特定的地理环境促成了中华文明的扩张和绵延,其生态因素包括三个特征:
1、广阔的水网分布不仅成为了天然的交通运输网络,更将拥有同样文化却散居在不同地方的人们联系起来。
2、广袤的土地为承载大量人口的农耕经济提供了保障,促使越来越多的族群和人们加入了中华文明。
3、古代中国人的聚居区(中国北部地区)气候比较寒冷,所以这里的人们比同时期处于较温暖地区的人们,如古埃及人、印度人和巴比伦人,需更勤奋工作。为了抵御寒冬,中国人需要搭建屋舍、准备衣物和柴火。
中华文明即是源起于较寒冷的北方(黄河流域),之后逐渐迁徙扩展至较温暖的南方,从长江流域到珠江两岸。相比之下,西方文明起始于温暖的南方(希腊和罗马),并逐渐向北面扩展,先到西班牙和葡萄牙,再到西欧(荷兰、比利时、法国、英格兰、德国等),最终到达俄国。
二、文化、宗教和制度因素。
一系列的文化、宗教和制度因素可以更好地解释为何中华文明能扩展并影响其他远离黄河流域的族群。
1、在这些因素中,有一个特别的因素就是,古代中国人有一种与“天”紧密联系的世俗宗教。
中国人被灌输了一种非排外的世界观(正如天堂并不排斥任何人),形成了一种兼容并蓄的文化。 这种特性使得非汉族地区的族群融入中华文明成为可能。鉴于此,加之中国没有像西方一样的制度化的教会组织的存在,使得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宗教战争,这或许也是中华文明从未间断的原因之一。
2、另一个导致中华文明不断扩张的因素则是皇室的统治方法,通过文化吸收以及示范效应等方法,而不是通过征服和压迫。
政治上,自周朝(前1046—前256)开始,中国统治者设立了一套分封制度来管理游牧族群。与西方不同,罗马帝国征服欧洲后,用罗马文化取代了希腊文明,而在中国的王朝更替中却没有出现这样的文化断层。
3、由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很容易使外来入侵者融入其中并在征服胜利后被“汉化”。虽然他们逐鹿中原,取得地位,却最终被“汉化”,用中华文明的思想来建立自身统治的合法性。中华文明从未被蒙古或满洲文明所取代。
4、同样地,在中原王朝的更替中,后者往往继承前者的制度结构和统治文化而非推翻后重新建立。
自汉代以来的政府结构,以及从周朝开始的书写体系(包括象形文字)历经王朝兴衰沿用至今。虽然儒学于公元前136年被定为“国教”(见第二章),但一些周朝的地方文化,也能在独尊儒术的背景下,静静地流传下来。
由此可见,要理解中华文明的延续不断,关键是了解其是一个不断累积而非相互取代的过程。不难想象,我们的祖先是以大地农民的眼光观看百川汇流融入大海的情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类文明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文史>>史海钩沉>>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何只有中国的文明未发生断裂?
中国历史自中国商朝算起约有36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4000年,自黄帝时代算起则约有4700年。有历史学者认为,在人类文明史中,“历史时代”的定义是指从有文字发明时起算,在那之前则称为“史前时代”;历史中传说伏羲做八卦,黄帝时代仓颉造文字;近代考古发现了3350多年前(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约3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陶文、约4000年前至5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
按此来说,其时商朝才能算作是中国历史的真正开端。按照历史学的要求,历史不仅要有史料为证,而且还要有考古实据,商朝作为中国历史的开端是符合这两个要求的,但是夏朝却由于迄今为止在考古学上还没有找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文字依据 (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出于商朝),因此其真实存在性没有得到正式确认。作为某种需要,我们不妨认知,但是做为学术问题的话,中国历史源头是夏还是商事存在争议的。
楼主这里不能把文明的开端与历史的开端相混淆。在人类学和考古学中,文明指有人居住,有一定的经济文化的地区,例如两河文明、黄河文明。文明的要求显然要比历史的要求要低一点的。
所谓五千年文明史,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向下推算出来
的。据古书记载,黄帝时代发明了文字、舟车、衣裳、宫室等等。司
马迁写《史记》时,看到孔子所传的《宰予问五帝德》、《帝系姓》
中有关黄帝的内容很多,但是当时的学者往往不相信。司马迁于是
“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所到之处,当地长
老向他提到黄帝、尧、舜留下的史迹,往往与文献所记相吻合。司马
迁再读《春秋》、《国语》,发现可以与《宰予问五帝德》等相互发
明之处很多。司马迁遂综合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史迹,写成
《五帝本纪》,列入《史记》之首,作为中华文明史的开端。所以,
中国人将黄帝作为人文初祖。
黄帝时代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的后期相当。浙江余姚的河姆
渡遗址、河北武安的磁山遗址证明,早在7000多年前,我国南北方就
已经处于比较发达的农业文明时代。城壕是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近
些年,考古工作者在全国各地发现的新石器时期的城址已有几十座。
因此,说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是基本可信的。
中国历史悠久,自夏朝大禹(一说夏启)建国到现在,的确不够五千年,这是经过专家断代得出的确切年代。国外认为有依据可考的才是真正存在的历史。但是我们华夏民族史前还有相当长的传说历史时期,即三皇五帝时期。据说皇帝统治时期是公元前3000年,那么,即使不算三皇,中国也有五千年的历史
五千年只是个时间上的概括 大概是从盘古开天辟地传说开始的,真正的有文明记录的时间应该在皇帝时代算起,因为夏朝到现在的时间只有4000年左右,在加上尧舜禹时代,还有一些氏族公社的转变,只能是说时间上是概括。没人能说准这个的具体时间,因为没有文字的记载。
北方人说“中不中”是什么意思
北方人说“中不中”的意思是“行不行”或“好不好”。在北方方言中,“中”是一个形容词,用来表示“可以”、“行得通”或“好”。例如,当有人说“都听你的,中不中?”时,他们实际上是在问“你说了算,行吗?”如果回答“中”,那就表示同意或认为好;如果回答“不中”,那就表示不...
最经典的撒冷名言大全
当就们西说么相似是几时?们西说么说么中难知,们西说么说么中难和国。 此情夫也以表相思?一首情词,一首情诗。 ---《一剪梅》 16、半睡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桃花庵歌》 17、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一剪梅》 18、花香飞韵...
北方人说“中不中”是什么意思
北方人说“中不中” 就是“行不行”“好不好”的意思。“中”在此语境中,属方言,形容词,意思是“成; 行; 好”举例:一、都听你的,中不中?意思就是,“你说了算,好不好?”回答“中”就是行\/好的意思;回答“不中”就是不行\/不好的意思。二、这办法中!意思是,“这个办法好,...
说的读音有取消的说法么?
在中文中,“说”的读音是“shuì”,没有取消,这个读音是“shui”的规范读音。1、shui是“说”的口语读音,但在正式的书面语中,我们使用的是“shuì”这个读音。这是因为口语读音和书面语读音在中文中是有所区别的。口语读音更倾向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发音,而书面语读音则更加规范和正式。2、因此,...
说一个男孩长得中是什么意思?
勉强凑合!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与可以AND差不多相同!只要不是说非常不错!就不是必然!就是长得还不错,挺帅的。又有的女生是看上了那个男生,所以又是让长得很帅的含蓄的表现就是不难看,符合审美标准说白一点就是长得帅,长得可以的意思。这是方言就是说这个男孩长得还不错。中是一个地方...
网友说中吧是什么意思
首先要看网友是哪里人,另外要看当时的说话的口气是怎样的。通常来说,中吧的意思和好的、行的一样。但是一般说中吧,是比较妥协的回答,没有达到对方的心里语气。河南
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什么观点与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同_百 ...
一、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与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同。意思是弟子不一定不如师父,师父也不一定会比弟子厉害。二、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
我的手机打的出去,别人却打不进来,说是正在通话中,怎么回事?
1、手机可以打出去,说明号码服务状态及所在位置信号正常。2、如其他电话无法打进来,建议通过以下方式排障:(1)手机设置了呼叫转移,可取消呼叫转移后再试。例如联通用户,可在手机拨号界面输入##002#再拨打,即可取消所有呼叫转移,成功后屏幕会提示操作成功。(2)手机或手机安装的软件设置了拦截,可...
…...聊天中什么意思?
聊天中……意思是状态一直是在聊天。这个状态是进行热的,持续着的。一般省略号除了有省略。意思,还有表示状态的持续延续的意思。所以聊天中……,做的意思就是这个状态一直在持续着。聊天注意事项:1、首先我们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注意不要打断别人,如果一直打断别人这是不礼貌的,即使别人说错了,也...
印度语中快乐的么说。
सुखी快乐 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