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街网

科学八下 光合作业 呼吸作用 植物结构(包括 根 茎 叶)的知识归纳

www.tangstreet.cn    2025.05.23
初二下学期科学

第一章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
知识要点
1、符号的作用:能简单明了表示事物,还可避免由于文字不同和事物外形不同面引起的混乱。


2、物质的构成和组成。





(1)水这种物质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2)氯化钠是由氧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3)硅是由硅原子构成的。
(4)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氯两元素组成的,硅是由硅元素组成的。
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也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4、原子结构:原子

(1)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在原子结构中,并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的,如氢原子。
(3)因为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4)在原子结构中,电子占据的空间很大,而质量很小,所以可以忽略不计。
(5)在原子结构中,原子核占据的空间极小,但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5、同位素原子:
(1)原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2)同位素原子的概念:核电荷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的统称。
6、按照组成物质的元素多少,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7、元素的种类:



8、元素的分类: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 、铁.

9、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10、元素周期表是以原子序数即质子数从小到大排列,每一横即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按 金属元素 → 非金属元素 → 稀有气体元素的顺序排列的,每一列的元素的化学性质都极为相似。
11、(1)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
(2)化学式表示的意义:以“H2O”为例,①表示水;②表示1个水分子;③表示水由氢氧元素组成;④表示1个水分子是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3)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以化合价为标准,在化学式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默写你所熟知的元素化合价。略。
12、相对原子质量=×12=质子数+中子数。
13、根据化学式计算:以“H2O”为例。
(1)相对分子质量=每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后相加所得的和。如水的相对分子质量:M=1×2+16=18.
(2)计算各元素的质量比。如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H:O=1×2:16=1:8.
(3)计算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如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H%= = = ≈11.1%.
(4)计算各元素的质量M元素=M物质×元素的质量分数。如:18克水中氢元素的质量是多少?
MH=18克× =18克× =2克。
第二章 空气与生命
知识要点(一)空气
1、空气是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空气的成分(体积比)

3、空气的利用。
(1)氮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氮气的用途

(2)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生各种有色光。

用途

(二)氧气和氧化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1)硫在氧气中燃烧:
点燃
S+O2====== SO2,燃烧时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2)铁在氧气中燃烧:
点燃
3Fe+2O2======Fe3O4,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3、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4、氧气的用途。


5、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
①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氯化锰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Mn O2
2H2O2======2H2O+O2↑


2KMn O4======K2MnO4+Mn O2+O2↑

Mn O2
2KclO3======2KC1+3O2↑


②实验装置图分别如图2-20-1甲、乙。







图2-20-1

③收集方法

(2)工业制法:分离空气法。
6、催化剂




7、灭火和火灾自救。

(1)可燃物燃烧条件

(2)灭火方法
(3)火灾自救及措施。
例1:比较燃烧、爆炸(指化学爆炸)、自燃等现象的异同点。
做一做 图2-20-2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 图2-20-2
a: 酒精灯 b: 铁架台 c: 集气瓶 d: 水槽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对图中装置稍微的改进是试管口加棉花团,防止KMnO4粉末随O2进入导管。
(3)在组装仪器时,导气管不能伸入试管过长,原因是过长时不便于气体排出,甚至使产生的气体不纯。
(4)开始收集氧气的气泡从集气瓶冒出的最适宜时刻是当气泡连续均匀(快速)排出时。
(5)当看到气泡从集气瓶冒出时,证明集气瓶中收集满了氧气,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将集气瓶移出水面,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这是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三)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
1、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A+B→C.
(2)分解反应:A→B+C.
2、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的解释。

反应前后





(3)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量

3、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3)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
(4)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①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
②表示反应的条件
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原子、分子个数比
④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4、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2)计算步骤。
设未知量 → 写出化学方程式 → 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 → 列出方程 → 写出简明求解 → 答案
例2 R在O2中燃烧的文字表达方式为R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 水,则有关R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 )
A.只含有C、H元素 B.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C、H、O元素 D.一定含有C、O元素可能有H元素
解 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里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既没有改变也没有增减。由产物CO2和H2O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中有C、H、O三种元素,而R燃烧时有O2参加反应,故R中有无氧元素,燃烧产物中都可能生成CO2和H2O,所以只能肯定R中有C、H元素,氧元素是否含有不能确定。
答 B。
做一做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克碳在10克氧气中燃烧,能生成13克二氧化碳
B、3克碳在19克氧气中燃烧,能生成15克二氧化碳
C、3克碳在8克氧气中燃烧,能生成11克二氧化碳
D、6克碳在10克氧气中燃烧,能生成16克二氧化碳

知识要点(二)
一、生物的呼吸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1)呼吸系统的组成。



(2)呼吸运动。





(3)肺泡内气压变化。


2、动物的呼吸。
动物和人一样,也要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植物的呼吸。
植物和空气之间也有气体交换,也会呼吸,也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二、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行物质制造 淀粉等 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
(2)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淀粉)+ 氧气。
叶绿体
(3)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
(4)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食物;②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能量;③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氧气。
2、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
①反应原理: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
②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③验满方法: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CO2

(4)二氧化碳的用途。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刚好相反的两个过程,两者的区别比较如下: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①在植物的叶绿体内进行
②在光照下才能进行
③呼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④制造有机物,贮藏能量 ① 植物成活部分都能进行
②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③ 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④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两者相互依存和对立。
做一做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反应物是最好是( )
A.碳酸钠和稀硫酸 B.石灰石和稀硫酸 C.大理石和稀盐酸 D.石灰石和浓盐酸
解 析 A项中反应速度太快,难以控制;B项中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aSO4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了反应的进行;D中浓HCl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导致生成的气体不纯;只有C反应制取CO2的速度适中,原料来源方便,价格便宜。
答 案 C
做一做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后,最后储存在( )中
A.叶绿体 B.淀粉 C.氧气 D.叶绿素
三、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
1、自然界中氧的循环。
(1)自然界产生氧气的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2)自然界消耗氧气的途径
2、自然界中碳的循环。

(1)自然界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

(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3、保护臭氧层。
(1)臭氧层的作用:阻挡和削弱来自太阳的过强的紫外线,对生物起保护作用。
(2)臭氧层的破坏和保护。
①引起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氯氟烃等物质对臭氧的作用。
②臭氧层的保护措施: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氯氟烃的致冷剂、发泡剂、洗洁剂、喷雾剂等化学物质。
4、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地球的保温作用。
(2)温室效应的好处: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稳定,有利于动、植物生存。
(3)温室效应的坏处:过度的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





四、空气污染与保护
1、空气污染。
(1)引起空气污染的因素。




(2)空气污染的种类。




2、保护空气。
(1)洁净的空气才能保证地球上生物健康、正常地生长。
(2)保护空气的措施。




例2 导致下列现象的主原因与排放SO2 有关的是 ( A )
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C.臭氧空洞 D.温室效应
解 本题四个分立的选项均属于大气污染方面的现象,但其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光化学烟雾与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氮的氧化物有关;臭氧空洞与氟氯烃(即氟利昂)有关;温室效应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有关;酸雨是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大气中二氧化硫等酸性污染物增多,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故答案为A。
例3 与氧循环无关的是 ( )
A.生物的呼吸 B.物质燃烧 C.光合作用 D.氟利昂破坏臭氧层
解 析 本题考查了氧循环的具体过程。氧气不断地被消耗,又不断地产生,使大气中氧的含量保持恒定。氧气消耗包括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是呼吸作用)、矿物燃料的燃烧;氧气的产生主要是植物光合作用的结果。
答 案 D。
做一做 根据氧循环的原理,下列方法不可能使空气清新的是 ( D )
A.开窗 B.在阳台上多放花草 C.安装换气扇 D.喷洒空气清新剂



第三章 植物与土壤
知识要点
1、土壤的结构。
(1)组成:

土壤----



(2)土壤的形成:
①矿物质颗粒:岩石风化产物。

岩石 共同作用下碎裂成小颗粒

②腐殖质(有机物):岩石风化使地壳表面有矿物质颗粒堆积,为低等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最先地衣在陆地上生长,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进入矿物质颗粒形成腐殖质。
③土壤的形成是:漫长、持续的过程,直到现在仍在进行。
(3)土壤的结构与类型:
①土壤是由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组成的。

矿物质颗粒

矿物质颗粒越粗,颗粒间的空隙越大,通气性越好,空气的含量越高,保水性越弱,渗水性就强 ,反之则反。

②土壤的分类。

土壤 ----

(4)土壤的恢复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土壤的类型 土壤的状况 植物生长状况及原因 土壤成份体积分数
砂土类土壤 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强,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 植物不宜生长。因通水性强,保肥性弱,导致植物水、肥不足而生长不良或死亡 固体少于50%,空气比例显著大于水分的比例,水分比例比较小
黏土类土壤 湿时黏,干时硬,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较差 植物不宜生长,因通气性较差,导致植物根不能正常呼吸 固体体积大于50%,水分比例大于空气的比例,空气比例比较小
壤土类土壤 不太松、不太黏,通气透水较好,保水保肥也较好 植物宜生长,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空气、无机盐 固体体积约占50%(其中有机质占1%~5%),水和空气各占1/4
2、植物和土壤的关系。



3、土壤污染及防治。
(1)土壤污染的原因:
①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
②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
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④生活垃圾的任意丢弃、堆放,导致土壤的“白色污染”;
⑤生活污水、垃圾、医院弃物中含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性污染。
(2)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
①控制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②提倡生物防治农业病虫害,以虫治虫,用有机肥料代替化学肥料;
③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例:氧化塘处理);
④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八、植物体
1、根。
(1)功能:具固定和吸收的功能。

(2)根系 ----

(3)根尖:是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它由根毛区、伸长区、分生区和根冠构成。
(4)植物细胞吸收、失水的原因:植物细胞细胞液的质量分数大于外界溶液的质量分数,植物细胞就吸水;反之,植物细胞就失水。
2、茎。
(1)功能:具支持和输导的功能。
(2)类型:根据生长分式不同,茎可分为直立茎、缠绕茎 、攀绕茎 、匍匐茎四类,其中最常见的是直立茎。
(3)茎的结构:从里到外依次为髓、木质部、形成层、韧皮层、表皮等。其中木质部有导管,可以输送水分和无机盐;韧皮部有筛管,可以输送有机物。
(4)年轮:茎生长时前一年的秋材和后一年春材间的分界线。外界的气温适宜,水分充足,茎生长快,排列疏松,颜色较浅;反之生长慢,排列紧密,颜色较深。
(5)实验: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①蓝色氯化钴滤纸遇水变红色,所以它必须密封保存;
②茎染色后外树皮呈绿色,筛管呈绿色,木质部呈红色,髓呈绿色。
3、叶。
(1)功能:叶具有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两大功能。
(2)叶片上、下表皮中有气孔,气孔是叶水份蒸腾的通道、气体进出的门户。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
(3)蒸腾作用。
①含义:植物体内的水从气孔汽化排除。根吸水的99%用于蒸腾散发。

②作用






第四章 电和知识要点



第四章 电和知识要点

最佳答案第一章:

1、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2、1-18元素的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名称

3、区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4、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5、化学式的书写

6、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7、化学式中(或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

8、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和各元素的质量比。

9、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10、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第二章:

1、空气的成分和各种气体的性质和作用

2、区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

3、铁、硫、碳、磷、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条件、生成物和化学反应方程式。

4、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灭火的方式;爆炸的原因。

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一式、二配、三等、四注、五标明的意思)

6、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观察法和最小公倍数法)

7、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三个化学方程式)

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9、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10、氧气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11、吸气和呼气的过程(呼吸运动的原理、即肋间肌和膈肌的活动原理)

12、肺泡内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气体的扩散作用)

13、光合作用的概念、条件、场所、原料、产物和能量的转化及化学反应式。

14、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及二者的意义。

15、二氧化碳的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的性质及检验方法。

16、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的过程

17、空气污染的类型及保护

18、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制取氧气的三个化学方程式中,变要求将气体的质量转化为体积)

步骤:(1)设未知量

(2)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4)写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5)列出比例式

(6)解比例式求出未知量(如果要求将气体的质量转化为体积,则还要根据密度公式将质量转化为体积)

(7)写出简明答案
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复习提纲

1 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我们把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
2 土壤中的非生物有水、空气、有机物(腐殖质)、无机物(矿物质颗粒)。土壤是由这些组成的
3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与死亡的生物体。 无机物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
4 岩石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变成了石砾与沙粒,最后形成了含有沙粒、有机物、水、空气等物质的土壤。
5 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 土壤颗粒的分类:沙粒、粉沙粒、黏粒。
7 土壤可分为砂土类土壤(沙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细)、黏土类土壤(沙粒、黏粒多。土壤颗粒细)、壤土类土壤(沙粒、黏粒、粉沙大致相等。土壤质地较均匀)。
8 沙土类土壤(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通水性能强,易干旱。)、黏土类土壤(质地黏重。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差)、壤土类土壤(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易于耕种)
9 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能力主要与土壤的结构有关系
1 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和无机盐)和固定的功能
2 一株植物的所有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与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青菜,树,大豆)。没有明显区分的叫作须根系。
3 跟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土壤的结构、肥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等有关。
4 根(器官)――根尖(部位)——根毛区(区域)吸水
5 根由根毛区(吸水)、伸长区(细胞生长)、分生区(细胞分裂,使根的细胞数不断增加,细胞核大)、根冠(保护作用,利于根不断生长)。
6 植物的根毛很多,增加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7 植物跟毛细胞的细胞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高于土壤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此它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反之就会因为是水过多而发生“烧苗”现象。
8 N—叶 青菜 P---果实 西红柿 K—茎 马铃薯,番薯
9 氮磷含量大增使水中大量藻类繁殖(富营养化:水华、赤潮)水生动物因缺氧而死去
1 茎可分为直立茎(树)、攀缘茎(变形的叶或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爬山虎、丝瓜、葡萄)、匍匐茎(西瓜、草莓)、缠绕茎(常春藤、牵牛花)。

2 茎的横切结构(由外向内)外树皮(死亡的细胞)――韧皮部(筛管:输送有机物,自上而下)――形成层(最活跃的地方)――木质部(导管:输送水和无机盐)――髓

3 水稻、小麦、竹因没有形成层而不能加粗。

1 蒸腾作用1、降低植物体(叶片)的温度 2、促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3、促进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 根吸收的水约有 99%是通过蒸腾作用撒发的。(下表皮散发的多于上表皮)
3 湿度小,气温高,光照强 蒸腾作用强.

4 植物体内水的运输途径 根毛----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中的导管。

1 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

2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 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和性质。另外,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也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

3 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土地沙漠化(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一带)和盐渍化(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都影响土壤的开发和利用。

叶细胞液浓度>茎细胞液浓度>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


生活用电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火线和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用电器要与它的开关串联接火线.
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它升温达到熔点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引起电路电流过大的两个原因: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电和磁
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方向的假想曲线.不存在且不相交,北出南进.
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的北极附近.但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
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4.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5.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6.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7.电话基本原理:振动→强弱变化电流→振动.
18.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应用:发电机
感应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结构:定子和转子.它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电动机.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换向器:实现交流电和直流电之间的互换.
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疏理知识、归纳要点】 疏理知识、归纳要点 疏理知识
光合作用概念: 光合作用概念: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 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
条件: 场所: 原料: 产物: 条件:光能、叶绿体。场所:含叶绿体的细胞。 原料:二氧化碳、水。产物:有机物、 场所 产物 氧气。实质: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包括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和物质转 实质: 实质 化(把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复杂的有机物并放出氧气) 意义:为生物提供营养、氧气、 。意义 意义: 能量来源,调节大气中碳—氧平衡。应用: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利用率。 应用: 应用
呼吸作用概念: 呼吸作用概念:生物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 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场所:是活细胞的 场所: 场所 线粒体内进行的。原料:有机物、氧气。产物:二氧化碳、水。实质:分解有机物,释 原料: 产物: 实质: 原料 产物 实质 放能量。意义:释放的能量是生命活动的动力,动物还用于维持体温。生命活动的能量 意义: 意义 直接来自呼吸作用。
植物结构: 根的主要功能是固定植物体、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这就要求植物要长有一个庞大的根系(一般情况下,植物的地下部分比地上部分大),这有赖于根尖的分生区(可不断分裂使根细胞数目增加) 和伸长区(使细胞长长);在每个根尖的成熟区的表皮细胞上,有细胞向外突起形成的根毛, 大大扩大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面积。. 茎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和运输作用, 这主要靠茎的维管束来完成韧皮纤维和木纤维是细胞壁比较厚的死细胞,可起支持作用; 导管是中空的长管与根叶脉中的导管连在一起可输送水分无机盐;筛管可运输有机物。. 叶的主要功能是光合作用,其叶脉既可支撑叶片接受阳光、又可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叶片的上下表皮细胞可透光不透水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机器” 等。。。。

最佳答案第一章:

1、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2、1-18元素的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名称

3、区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4、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5、化学式的书写

6、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7、化学式中(或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

8、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和各元素的质量比。

9、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10、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第二章:

1、空气的成分和各种气体的性质和作用

2、区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

3、铁、硫、碳、磷、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条件、生成物和化学反应方程式。

4、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灭火的方式;爆炸的原因。

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一式、二配、三等、四注、五标明的意思)

6、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观察法和最小公倍数法)

7、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三个化学方程式)

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9、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10、氧气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11、吸气和呼气的过程(呼吸运动的原理、即肋间肌和膈肌的活动原理)

12、肺泡内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气体的扩散作用)

13、光合作用的概念、条件、场所、原料、产物和能量的转化及化学反应式。

14、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及二者的意义。

15、二氧化碳的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的性质及检验方法。

16、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的过程

17、空气污染的类型及保护

18、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制取氧气的三个化学方程式中,变要求将气体的质量转化为体积)

步骤:(1)设未知量

(2)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4)写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5)列出比例式

(6)解比例式求出未知量(如果要求将气体的质量转化为体积,则还要根据密度公式将质量转化为体积)

(7)写出简明答案
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复习提纲

1 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我们把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
2 土壤中的非生物有水、空气、有机物(腐殖质)、无机物(矿物质颗粒)。土壤是由这些组成的
3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与死亡的生物体。 无机物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
4 岩石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变成了石砾与沙粒,最后形成了含有沙粒、有机物、水、空气等物质的土壤。
5 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 土壤颗粒的分类:沙粒、粉沙粒、黏粒。
7 土壤可分为砂土类土壤(沙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细)、黏土类土壤(沙粒、黏粒多。土壤颗粒细)、壤土类土壤(沙粒、黏粒、粉沙大致相等。土壤质地较均匀)。
8 沙土类土壤(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通水性能强,易干旱。)、黏土类土壤(质地黏重。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差)、壤土类土壤(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易于耕种)
9 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能力主要与土壤的结构有关系
1 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和无机盐)和固定的功能
2 一株植物的所有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与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青菜,树,大豆)。没有明显区分的叫作须根系。
3 跟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土壤的结构、肥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等有关。
4 根(器官)――根尖(部位)——根毛区(区域)吸水
5 根由根毛区(吸水)、伸长区(细胞生长)、分生区(细胞分裂,使根的细胞数不断增加,细胞核大)、根冠(保护作用,利于根不断生长)。
6 植物的根毛很多,增加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7 植物跟毛细胞的细胞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高于土壤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此它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反之就会因为是水过多而发生“烧苗”现象。
8 N—叶 青菜 P---果实 西红柿 K—茎 马铃薯,番薯
9 氮磷含量大增使水中大量藻类繁殖(富营养化:水华、赤潮)水生动物因缺氧而死去
1 茎可分为直立茎(树)、攀缘茎(变形的叶或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爬山虎、丝瓜、葡萄)、匍匐茎(西瓜、草莓)、缠绕茎(常春藤、牵牛花)。

2 茎的横切结构(由外向内)外树皮(死亡的细胞)――韧皮部(筛管:输送有机物,自上而下)――形成层(最活跃的地方)――木质部(导管:输送水和无机盐)――髓

3 水稻、小麦、竹因没有形成层而不能加粗。

1 蒸腾作用1、降低植物体(叶片)的温度 2、促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3、促进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 根吸收的水约有 99%是通过蒸腾作用撒发的。(下表皮散发的多于上表皮)
3 湿度小,气温高,光照强 蒸腾作用强.

4 植物体内水的运输途径 根毛----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中的导管。

1 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

2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 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和性质。另外,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也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

3 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土地沙漠化(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一带)和盐渍化(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都影响土壤的开发和利用。

叶细胞液浓度>茎细胞液浓度>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

生活用电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火线和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用电器要与它的开关串联接火线.
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它升温达到熔点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引起电路电流过大的两个原因: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电和磁
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方向的假想曲线.不存在且不相交,北出南进.
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的北极附近.但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
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4.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5.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6.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7.电话基本原理:振动→强弱变化电流→振动.
18.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应用:发电机
感应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结构:定子和转子.它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电动机.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换向器:实现交流电和直流电之间的互换.
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八年级下学期必读的名著有哪些?
八下必读名著是《朝花夕拾》和《傅雷家书》。《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朝花夕拾》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

八年级下文言文比较阅读
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 这是人教版八下古文:《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试卷
初中语文八下试卷答案 一、 〖选择〗 1、B 2、B 3、B 4、A 5、C 6、B 7、A 8、C 〖填空〗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2、无鲜肥滋味之享 朱缨宝饰之帽 右备容臭 3、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恻畔千帆过 4、折戟沉沙铁未销 铜雀春深锁二乔 5、海内存知己 6、独怆然而涕下 7、略...

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课文全文
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选自八下语文书 第四单元 十七课(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选自《汪曾祺全集》第4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八上语文书 第一单元 第二课(鲁教版,山东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下册仿写作文五百字
3. 模仿 八下语文喂——出来写一篇科幻小说 要求 500字以上 .过了一会儿,一条垂下来的绳子闯进了他的视线,一端栓着秤砣,晃晃悠悠的,像个喝醉酒的老头。这是什么呀?这个工人抬头看了看,这绳子竟长得望不到尽头。他好奇地抓住了那个秤砣,可竟然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将他向上拉。他惊慌失措,本能地伸手扣住了建筑...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言文朗读
2. 急` 八下的古诗文朗诵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文言文
3. 八下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要重 《送东阳马生序》《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在深山...

八年级下所有古文的详解
人教版语文八下古文翻译如下:【桃花源记】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

八年级下政治第一单元总结
13. 为什么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八下P10第一段)14. 为什么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八下P10第二段)15. 为什么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或: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第二,公民不得利用...

楼层选择忌讳有7上8下是什么?选房屋楼层有哪些重要技巧?
选房屋楼层有哪些重要技巧?楼层选择忌讳有7上8下是什么七上八下之说最早来源于易经八卦,七比八的卦象要好。七上八下本来这个词在现代的意思是形容心里很忐忑,但是却被赋予了很多的含义,就按字面意思理解,七是往上的,八是向下的,向上和向下又被引申为一个人的运势,所以我们选手机号选七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