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临终前真的大叫,庞德公救我了吗?为什么会这样?
诸葛亮,字孔明,演义中,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一个半仙的人物,关于他的传说不计其数。其中有这样一个传言: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临终前大喊:“庞德公救我”。那么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事,还是后世人之人杜撰的?庞德公又是何许人也?
下面依据演义和相关史料,结合自己的见解,简要分析如下。
庞德公何许人也?
演义中确有庞德此人,却是一介武夫,开始时作为西凉马超副将,后跟随曹操,樊城前被关羽水淹七军斩杀。诸葛亮乃是襄阳附近的文人雅士,是不可能和西凉马超有任何瓜葛的。因此,诸葛亮临终前喊的“庞德公”并非西凉庞德,而是另有其人。那么是谁呢?
“庞德公”襄阳人士,是凤雏庞统之叔,水镜先生司马徽之友。诸葛亮也在襄阳隆中隐居,与他们都是好友。像诸葛亮"卧龙",庞统"凤雏",司马徽"水镜",都是庞德公给他们的评价。庞德公,字尚长,多次拒绝荆州牧刘表的邀请,淡泊名利,常常教导司马徽、诸葛亮、庞统等人,诲人不倦。《襄阳记》中记载:诸葛亮经常“每至公家,独拜床下,德公殊不令止”。庞德公是诸葛亮、庞统等人的师傅,他们的成就离不开庞德公的教导。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
牧童曰:“吾师覆姓司马,名徽,字德操,颍川人也。道号水镜先生。”玄德曰:“汝师与谁为友?”小童曰:“与襄阳庞德公、庞统为友。”
很有可能诸葛亮临终前喊的“庞德公”就是此人。那么庞德公能怎么救他呢?
诸葛亮上方谷火烧司马懿,天公不作美,突降大雨。司马懿父子三人脱困而出,诸葛亮无可奈何。此后,无论诸葛亮如何挑衅,司马懿都是缩头乌龟,高挂免战牌。后诸葛亮听闻东吴退兵,感慨天意如此,旧病复发,命不长久。他为了延续寿命,采用“祈禳之法”,若主灯七日内不灭,诸葛亮便可增寿;如果灯灭,必死无疑。
关键时刻,司马懿夜袭蜀营,魏延慌乱之中,将主灯扑灭。诸葛亮感慨“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他只能安排后事,死后秘不发丧,将他放在龛中,嘴里放七粒米粒,脚下踩一盏明灯,可保将星不坠,骗过司马懿。演义中是这样描述的:
吾死之后,不可发丧。可作一大龛,将吾尸坐于龛中;以米七粒,放吾口内;脚下用明灯一盏;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则将星不坠。吾阴魂更自起镇之。司马懿见将星不坠,必然惊疑。
魏延将主灯扑灭后,诸葛亮回天乏力,如果庞德公在此,是“神仙”一样的存在,即使主灯扑灭,或许还有补救措施。或许诸葛亮临终前,坚信自己的恩师庞德公还有办法,延续自己的生命,完成自己那未尽的事业。至少,庞德公可以为诸葛亮续命一些时日,安全将蜀军撤回成都。
诸葛亮“祈禳之法”延长寿命,只是演义中的一家之言。事实上,人生老病死是很正常之事,人力是无法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诸葛亮为蜀汉操碎了心,事无巨细,就连军中责罚二十仗的事也亲自过问。他为蜀汉耗干了自己的心血,即使庞德公在此,也救不了大限已到的诸葛亮。
翻遍《三国演义》、《三国志》及相关史料,也找不到相关记载。由此推断,诸葛亮临死前,大喊“庞德公救我”是后世之人根据演义及史料杜撰而来。
是的。因为庞德公是诸葛亮的老师,诸葛亮当时还有心愿未了,希望老师能救他。
并没有,只是三国演义里面给他杜撰上去的,庞德公只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
诸葛亮临死前的故事 100字
诸葛亮临死前的故事:公元234年八月,诸葛亮病情日益恶化。司马懿趁诸葛亮病重不能统军,于是亲自率军袭击蜀军后方,斩五百余人,获牲口千余头,降者六百余人。诸葛亮病重之际,蜀主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军前问候,同时询问国家大事。李福与诸葛亮谈话完毕,辞别而去,几天之后又回来。诸葛亮说...
诸葛亮临死最后一计是什么?
诸葛亮临死最后一计是给自己设计的,即是命四个人等他死后,抬着他的棺材一直往南走,当绳子断掉之后,将他埋葬在绳子断掉的地方。三国时期,是我国比较动荡的时期之一。东汉末年王室衰落,董卓当道,当王司徒设计策杀掉董卓以后,真正进入了群雄逐鹿的时代。公元208年,官渡之战后,魏蜀吴三足鼎立正式...
诸葛亮临死前说了一句什么话???
却说姜维见魏延踏灭了灯,心中忿怒,拔剑欲杀之。孔明止之曰:“此吾命当 绝,非文长之过也。”维乃收剑。孔明吐血数口,卧倒床上,谓魏延曰:“此是司 马懿料吾有病,故令人来探视虚实。汝可急出迎敌。”魏延领命,出帐上马,引兵 杀出寨来,夏侯霸见了魏延,慌忙引军退走。延追赶二十余...
诸葛亮临终前留下什么遗言?留下的遗言重要吗?
诸葛亮临终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几乎能通神,夜观天象,排兵布阵,未卜先知。诸葛亮在跟随刘备以前也是游历于世外的高人,奈何有忧国忧民之心,才出山相助。诸葛亮其实早就明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规律,可是由于做不到真正的冷眼旁观,还是堕入俗世,当局者迷。由于投入了心血...
诸葛亮临终的时候都交待了什么呢?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
诸葛亮临终遗言,为何要求四人抬棺往南,绳索断裂之地就是埋葬之处?_百...
勿以金玉为饰,布蔓素之舆,便足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死后,把我葬在定军山,不要用金玉来装饰我的棺木,只需用简单的素车便可。可见,诸葛亮对于自己的葬礼并不追求奢华和富贵,而是追求简朴和自然。然而,关于诸葛亮葬礼的细节,不同的史书却有着不同的记载。《晋书》中说,诸葛亮临终时...
诸葛亮临终遗言:“悠悠苍天,何薄于我”是什么意思?
高高在上的老天啊,为什么让我在这时走到人生的尽头。“悠悠苍天,何薄于我”出自《三国演义》电视剧板。诸葛亮临终时的一句话表达了因为不能为复兴汉室,而不甘心未能够完成刘备的遗志。也许一生的命运对他诸葛亮自己来说确实是过于苛刻了,壮志未酬的他走得极为不甘心,而且还走在了老对手司马懿的...
诸葛亮临终前最后一计是什么?
假死做蜡像,吓退司马懿。诸葛亮当时去世的地方是在五丈原,位于蜀军抗击魏军的前线。诸葛亮作为最高三军统帅,阵前去世,一定会使军心大乱,被魏军追杀得溃不成军。因此诸葛亮吩咐下面的将领,放出自己去世的消息,同时做出自己的蜡像。第二日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去世,半信半疑,就出兵试探。结果两军对垒...
诸葛亮临终前,留下19字遗言,是怎样准确预测儿孙结局?
《三国志》:瞻字思远。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以上是公元234年,诸葛亮兵出武功山后,他给远在东吴的兄长诸葛瑾的一封家书。这一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举倾国之兵,第五次北伐,也是人生中最后一次征战。由于诸葛亮死于这...
为什么诸葛亮临终的时候,要在口中含七粒米呢?
可以说,诸葛亮的逝世算得上是三国时期的一大转折点,但我们今天聊的并不是诸葛亮逝世的影响,而是发生在其中的一件怪事,那就是诸葛亮临终时为何要在口中含七粒米呢?这样做是他故弄玄虚还是另有深意?看过《三国演义》的各位应该都清楚,诸葛亮善观天象,而他在书中也是这么解释的:“如此则...